2015年1月30日,改造完成的三环线北段通过正式验收并以其崭新的面目展现在武汉市民面前。参建单位经过1年半的奋战终于给市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提前完成工程改造任务,为武汉市召开园博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三环线北段综合改造工程作为国家园博会的配套工程,起于三环线长丰桥,止于平安铺立交,全长约27.6公里,宽50至60米,改造包括路幅扩容、路况整治、交通节点完善及周边景观提升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张毕湖至三金潭立交段路幅由原先的双向6车道扩至8车道。
高度重视:把改造工程当一场硬仗打
项目启动之初,公司领导班子对三环线北段改造工程就高度重视,提出了三环北改造不仅仅是一项惠民工程,同时也是为武汉市召开中国国际园博会的配套工程,改造升级牵涉千千万万江城人民的利益,是市政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社会关注度多,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社会效益大于企业效益,因此,要把改造工程当作一场硬仗来打。
按照预定方案,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三环线北段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经理助理余炳璋任项目经理,负责维护改造中的现场具体管理工作,并尽快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8月中旬,随着古田二路立交开始打围施工,三环线北段改造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强化措施:克服困难高标准施工
三环线北段由于地下管线复杂,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管线迁改多,尤其是天然气高压管线困难最大,如果在迁改过程中稍有不慎将导致汉口区域大面积断气,事故风险高;施工期间要求保持双向4车道通行,车流干扰对施工影响大,施工作业面狭窄;施工中途工期一再提前,连续施工、夜间施工和质量、安全、环境要求高,对施工组织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项目途径汉阳、东西湖、硚口、江汉、江岸、黄陂等六个区,给征地拆迁加大了协调难度……
面对这些问题,公司项目部严格按照市政府和市城投集团对工程的高要求,同施工单位一道把困难当作课题来攻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就当成课题在例会上研究,大家共同探讨、群策群力解决,对每一个重大困难和问题,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是针对管线迁改难的问题,项目部会请每个管线产权单位参加每周的现场综合协调会,并在会上明确相关产权单位的主体责任,小至一根电杆、一盏路灯、一个井盖这样的问题,也会成为讨论的一项内容,为每一个可能涉及到的细节进行沟通讨论,保证了整个项目管线迁移的安全有序。二是对经常有重型车辆通过三环线,容易导致路面破损的情况,项目特地采用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在路面的纵、横向设置足够数量的钢筋,为全线路面加铺了24厘米厚连续配筋钢筋砼板,使路面承载力得以大幅提高,能抵抗超重车辆的碾压,并克服了普通混凝土路面接缝处受力薄弱的问题,减少了接缝类病害,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改善了行车舒适性。此项技术在武汉市市政建设史上也是首次采用。三是由于项目所处三环线地段交通流量巨大,为尽量减少对当地交通的影响,保证4车道能正常通行,工程采取了频繁倒边且不中断交通的施工方式。同时,施工现场车辆通行速度快,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行车安全,项目部对项目沿线数个交通流量大的地段均设计了交通组织方案,并修建了配备有照明设施、施工警告灯等安全措施的便民和绕行通道,将新的绕行路线提前告知沿线有出行需求的单位和小区;在各个施工段面提前设置诱导标志牌和定点协勤岗位,对绕行路线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施工过程中,加强作业人员的人身保护措施,强化脚手架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等易发事故的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了工程施工期间安全零事故和交通畅通,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工期考问:保质保量团队作战
三环北改造工程自2013年8月进场施工后,按计划节节推进,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但是,2014年2月底市委市政府传达了一条信息:工期需要提前!由于三环北常青立交至三金潭立交段是武汉大道的一部分,也是中心城区通往武汉机场的门户路段。为了迎接尽快打通武汉大道,使市民便捷地通往天河机场,市委市政府要求三环线北段工程的三金潭至常青立交段务必要在2014年6月30日前完工通车,全线争取在年底完工。
工期提前的信息宣布当天,从三金潭至常青立交这段长约6.3公里的道路才刚刚开始道路基础的处理,其他工序都尚未开始,几乎都是“空白”。时间不等人,只有4个月时间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部吹响了战斗的“集结号”,采取措施,排除万难,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三金潭至常青立交段。
按照新的工期要求,公司项目经理部和施工单位一起优化工艺,加大投入:300多名从其他项目施工面上迅速调集而来的施工人员、40多台挖机起铇机等机械设备源源不断地支援到三金潭至常青立交工地上。由于这一路段的道路施工任务量大,作业面广,刚到的工人不熟悉情况,施工进度并不理想。但是,项目经理部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们一直在现场指导工人、为他们加油打气,也一定程度上为工人的工作增加了信心,使施工段面上混凝土每日使用量达到了3000多方。同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项目还购买了电动锅炉,采用蒸汽养生的工法,使混泥土的养护期由原来的28天减少到了14天,有效地节省了工期。通过参建单位的齐心协力,常青立交至三金潭立交段工程关键节点工期目标任务于2014年6月底顺利完成,受到了武汉市城建委的通报表彰和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常青立交至三金潭立交段的出师告捷,还没稍加停顿,每一位工程参与者又上紧了发条,继续朝着工程的总工期目标奋进。项目部运用工程网络图来计算计划工期,找出关键线路及关键工作,编制了总进度计划并分解到年度、季度、月、旬、周。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各阶段进度计划制定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和优化进度计划,保证主体工程均衡进展,减少施工高峰的交叉,最优地使用人力、物力,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并科学组织施工,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从而为施工提供技术保证,紧张的施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当2015年第一缕阳光照在三环北上时,厚实的路面,清晰的标志,靓丽完整的三环北重回江城,500天的辛苦汗水和并肩作战,凝结成了最后这一刻的美丽风景。
顺利移交:工程圆满收官
工程正式验收后交由政府职能部门接管,一直是工程代建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办理工程正式接管手续,以便政府职能部门上力量进行执法及保洁等工作,对完工工程质量的保养和设施的完整性均得以保障,同时也能规避完工工程潜在的法律风险,从而避免了额外维修费用的支出和众多的市民投诉事件的发生。
三环北综合改造工程在工程正式验收后采取多种措施办理正式接管手续:一是积极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口沟通和衔接,召开专题汇报会,认真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并尽可能地采纳实施,对因客观原因不能采纳的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取得对方的理解;二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凡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均邀请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参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不留尾巴并及时将整改结果反馈,得到了相关职能管理单位的认可,为正式办理工程接管手续创造了条件。工程于2015年元月30日通过正式验收后,11天内即办理了正式接管手续,2015年2月10日由市城管委正式接管,创造了近年来工程竣工接管的记录,其做法值得其他市政代建项目学习和推广。
(本网发布)